
在当今这个日益数字化的世界里,屏幕已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,公众对高能可见蓝光影响人体健康的担忧也日益加剧。从工作学习到娱乐社交,我们对数字设备的依赖导致了长时间的蓝光暴露。
为应对这一关键挑战,UL Solutions 携手国际蓝光管理权威机构 Eyesafe,共同推出了一项新的 UL 市场宣称验证计划。该计划旨在助力消费者对比和评估应用于手机、电脑显示器及其他电子设备上的各类蓝光防护产品的效能。这项新计划整合了 Eyesafe《显示器要求 3.0》与 Eyesafe《配件要求 3.0》指南中的核心标准。过去,许多与蓝光过滤相关的标准主要聚焦于其对眼睛的即时影响,而常常忽略了对睡眠-觉醒周期同等重要的影响。Eyesafe 3.0 计划通过引入两个既独立又互补的指标——辐射防护系数(RPF)与创新的昼夜节律防护系数(CPF)——成功填补了这一空白。
辐射防护系数用于量化产品降低高能可见蓝光(尤其是峰值在 435-440 纳米波长范围内,与眼疲劳关联较强的部分)的效果。对制造商而言,其显示器或屏幕保护膜获得更高的 RPF 评级,标志着其致力于降低蓝光风险,可助力确认其产品能否为消费者提供切实保障,以及其产品的设计是否充分考虑了用户的健康。
CPF 用于衡量显示器或屏幕保护膜降低影响昼夜节律的蓝光波长的效能。CPF 分数越高,意味着对可能扰乱睡眠模式和昼夜节律的蓝光削减效果越好。在智能手机、平板电脑和电脑被频繁使用至深夜的时代,这一点尤为重要。
UL Solutions 依据 Eyesafe 3.0 标准对产品进行公正测试,为市场宣称提供客观、基于科学的确认。当产品获得 UL Eyesafe 低蓝光认证标志时,它便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清晰、可信的象征,代表其蓝光辐射水平更低。这种透明度能助力消费者,让其做出更明智的购买决策,选择积极致力于提升视觉舒适度和整体健康水平的产品。
RPF
衡量产品对可能影响眼睛的蓝光的防护能力,重点关注峰值在 435-440 纳米¹的蓝光危害。分数越高(0-100 分制)代表蓝光减弱效果越佳。需达到 35 分及以上方可获得 UL Eyesafe 认证标志。
CPF
专注于减少可能影响睡眠和昼夜节律的蓝光(峰值在 480-500 纳米)²。分数越高代表对昼夜节律的干扰越小。需达到 35 分或以上方可获得 UL Eyesafe 认证标志。此要求为可选项,但能助力品牌传递差异化的睡眠益处信息,从而应对蓝光对昼夜节律的影响,以及消费者对相关防护的需求。
色彩性能
决定显示器色彩的准确度与鲜艳度。
Eyesafe 配件要求 3.0
该标准针对不同显示器类型(LCD/LED 或 OLED)设定,旨在衡量产品蓝光辐射对视觉舒适度和/或睡眠的影响,同时确保其显示色彩性能。
UL Solutions 亦可依据既往 Eyesafe 2.0 及 2.1 要求提供验证服务。更多信息请访问 Eyesafe 官网。
通过验证之后,制造商可以在其产品、包装和市场推广材料上使用 UL Eyesafe 的认证标志,展示他们的成就。

适用于 LCD/LED 屏幕(常见于笔记本电脑和显示器)
评估方法侧重于 RPF 值,即在可能影响眼健康的波长范围(峰值 435-440 纳米)¹内过滤蓝光的水平,以及降低蓝光毒性的效果。分数越高(0-100 分制),蓝光减弱效果越佳。需达到 20 分及以上方可获得 UL Eyesafe 认证标志。

适用于 OLED 屏幕(常见于智能手机)
评估方法着眼于 CPF 值,即在可能影响褪黑激素生成和昼夜节律的波长范围(峰值 480-500 纳米)²内的蓝光过滤水平,以及在 380-780 纳米全可见光范围内的昼夜节律影响变化。分数越高代表对昼夜节律的干扰越小。需达到 20 分或以上方可获得 UL Eyesafe 认证标志。

色彩准确度
所有产品必须符合相关色温和亮度标准,以确保显示色彩保持鲜艳(为隐私屏幕保护产品提供特殊考量)。
选择 UL Solutions 的理由
作为全球应用安全科学专家,UL Solutions 服务于遍布 11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,将产品安全、信息安全与可持续性挑战转化为发展机遇。我们提供测试、检验与认证服务,以及支持客户产品创新和业务增长的软件产品与咨询服务。
我们的独立评估流程以深厚的技术专长和诚信为后盾。UL 市场宣称验证计划基于科学、严谨且可重复的方法论,旨在验证品牌就其产品、流程、系统或设施所做出的特定市场宣称和广告声明是否可信。
联系我们
UL Solutions 依据 Eyesafe 3.0 标准对产品进行公正测试,为市场宣称提供客观、基于科学的确认。